知点景设

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经验分享

考情分析:

最近两年来人大文学院算是大变革时代,我一战的时候,文学院把选做题变为了必做,于是基础薄弱的我死在了文学基础上;二战的时候文学院改为大综合,于是我又学了语言学(作为一个跨考生的无奈)。在这两次考研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考人大这样的名校,一需要冒很大的风险,比如二战这一年,如果过不了人大的院线(345分),那也没有了调剂的后路;二是要在考卷上尽量表现你的深广度,并且尽可能不留遗憾,无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而且人大最近两年的判卷标准越发严苛,那么我们得做哪些工作才能直面最严苛的评卷标准呢?私以为我们平时得从细节上尽善尽美,提高对自己的要求,高标准,严要求,才能不留遗憾,拼尽全力迎接最后的大考。下面我分析一下我在学习过程中从细节上做了什么,以及我从别的优秀的朋友那里学到的,并经自身检验有效的学习方法:

本人情况

本科主要学习新闻,算是半个跨考生。本科为极其普通的双非院校。

英语:

目录:

主要时间规划

如何高效利用真题

如何写作文

考场作文回忆版

本人英语基础一般,听力一级差,表达写作能力尚可。

四级578,六级497,高中英语教师资格证。

一战,我在考研过程中没有刷完一遍真题,所以几乎算是划水;二战我吸取了一战的经验,主要做了两个工作:5月-9月做真题,9月以后训练作文表达同时每天翻阅笔记本熟悉真题。

我准备了好几个笔记本,分别用来仔细翻译阅读,翻译,完形;作文我有之前大三训练的经验,我练习作文时,准备了好几个笔记本,一个用来整理句型,一个用来分话题积累素材,还有用来记新闻热点事件的。

如何高效利用真题:我使用的是张健的黄皮书。主要有三个步骤,第一遍从5月到7月做阅读真题,第二遍从7月末到9月中旬逐字逐句翻译,先自己用铅笔写一遍翻译,再对照真题答案,仔细反思哪一句话翻译得不到位,为什么?在这个过程中能做到一举多得,训练了自己的阅读能力,也能记忆真题单词(我从来不背单词,因为懒,单个记忆单词觉得枯燥,喜欢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并顺便提高了自己的翻译能力。在同时我又注意到可以把真题中好的表达标上高亮,作为作文素材。所以真题是可以做到高效利用的,一遍把别人的多项重复劳动做到位就不要反复耗费时间,因为有这个时间,不如多吃专业课的苦。

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1除了从真题中提炼好的表达以外,我还用过以下几个方法,并推荐几本好书。

2分话题积累,就某一个话题磨练自己的模板,比如分文化,环保,创新,教育,科技,人的各种精神品质(爱心,合作,乐观,好的习惯等);一个总话题可以下列几个分话题,一个话题可以和其他话题串联。

回忆我在考场上写的英语作文,我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展开写作的:之所以我能回忆起来,是因为我在考前就已经准备过相关素材积累,所以也很好回忆,有的是我根据大致意思补充的:

(描图)The phenomenon portrayed by the cartoon is bittersweet: a son in the costume of Sun Wukong, a well-known character living in one Chinese legendary classics, has special complex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However, his classmates thinking that Chinese opera is of little interest discourages him. His father’s words raise his hope agai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m demonstrates people’s complex felling of traditional culture.

(解释漫画现象原因)Chinese art has followed the footprints of the west over the past 100–plus years. While learning from the west, many new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have been introduced into china.in this process, however, inadequat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uploading national traditions. The dialogue between the son and his father has shown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has returned to people’s horizon.

(措施)The effort to enhance our national awareness and confidence still need to be unfolded,which is also a goal that should call for the effort of artists, writers,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improved education 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 artists and writers should present the feast of Chinese culture to familiarize the oriental glamor with the public. As a nation with splendid cultur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can be more farsighted and have a broader vision through the cultural dialogue and exchange with other culture. However, we should absorb other culture critically not blindly. Since MoYan, a Chinese writer, awarded by the Nobel literature prize, the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focused on Chinese culture has been increasing, which gives full expression of the soft power inspired by Chinese culture.

(展望未来)Nowadays, Chinese culture has gone beyond its nation toward the world cultural stage. Only carrying forward our cultural traditions can China revitalize its culture and stand steadily in the forest of world culture.

政治

在学政治方面我走过很多弯路。第一年我自学肖大大的《精讲精练》,我还自己可能作了,硬是要把每一个政治经济学要点都要弄清楚,于是迷失在了那本厚书中,我还去翻阅过《资本论》。

第二年我跟着徐涛学知识点摘要,还买小黄书从10月份就开始背,但发现没有答题逻辑以及一些有规律可循的东西就是白费劲,直到11月中旬,我才在朋友的帮助下看了腿姐的课,豁然开朗。腿姐的课程很适合应试,强烈推荐。在平时可以多学一学腿姐的答题技巧。另外多刷一刷1000题,后期要好好读读背背肖四肖八。强烈建议大家比较一下徐涛和腿姐的课程,少走点弯路。徐涛重在讲知识点拨,而腿姐直接廓清哪些知识点已经考过,你要重点关注什么以及答题跟着她背哪些东西才是有用的。根据我的体会,个人认为腿姐更适合我们考文学的,要把更多时间放在专业课那几十本书,更少时间跟着腿姐高效率学习政治。

专业课:

目录:

文学:读书顺序及记笔记方法

问题意识与精读文学史

荐读书目

名词解释答题范例

语言学:学习思路

整理真题

框架搭建

文学与语言

中国文学基础

我刚刚开始学习文学时几乎是零基础,用两年多一点的时间上岸人大文学院当然靠得不只是纯粹背书,要想把文学那么多门学精学广还得需要更多思路以及方法。我讲一下我的方法:

我是没有买过学姐的笔记的,好吧,只是因为前期买的资料不好,后期没钱了。所以我用的都是那种普普通通整理的死板的笔记,不过我大部分时间用来精读课本以及勾连自己的文学史脉络。这里我的建议是如果有条件还是需要买一份比较可靠的笔记底本,在人家的基础上补充形成自己的系统性笔记,这样可以用更多时间来做反思工作。

读书顺序及记笔记方法:

1.读通文学文论史,前后贯通,甚至古今中外都可以融会贯通,比如我举个例子,“游戏说”这个名词解释能从古典时代说到后现代,比如“小说文体”这个东西古今中外都能说,甚至是中西文学之间的比较思考.那么在平时做笔记的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前后勾连知识点。

2.先学古代文学文论,外国文学文论,有意识比较中西文学文论的差异,再读现当代文学,思考中国文学是怎么实现现代转型的.

3.学习过程中可以捡索那种贯通文学史的论文,比如古代文学里常讲的“词”的品格的变迁,外国文学里“人”学观念的变迁,现代文学里古典诗意向现代诗意是如何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实现转型的,同样外国文论里当代文论与古典文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子,几乎在每一块都可以有自己的思路与特色。

理想的效果是把古今中外文学文论史看成一条河,出入古今,挥洒中外。

举例:在谈到中西意象时,是否可以进行一下比较?在谈到现代文学的新诗时,是否可以思考一下它是怎样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发生转型的?80年代以来的当代文学又是怎样受到外国文学对“人”的阐释传统而发生改变的?西方当代文论中的新历史主义和当代文学中的新历史主义小说又是怎样的关系?苏格拉底的对话和孔子师生之间的对话反映了怎样不同的文化观念?中国和西方的悲剧观念不同在哪里等等。思考这么多问题不是无用的,它会帮助你拓展思路以及答题维度,比如在谈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时完全可以和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进行比较思考,在谈到小说时,可以思考一下中西小说文体观的不同,在谈到“摹仿”说时,思考一下西方的客观论美学和中国长期以来的“情志说”在诗学观念上有什么不同?等等,这些都可以丰富拓展,构成答题的多维视角。

问题意识与精读文学史

学每一个知识,我都有一种习惯,去思考它从哪里来(起源),为什么是现在这个说法,以及它要到哪里去(发展线索)。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路终将被打开。

1.精读文本,有些知识就暗藏在课本的论说中。比如说书上说“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应用范围”那这些范围有哪些?比如说《外国文学史》导语部分就提到费尔巴哈关于宗教偶像异化人性的说法,那这段话对名词解释“机械降神”的启示是什么?为什么把周邦彦称为“词中老杜”,他和杜甫的共同点有什么? 

2.思考每一个人在文学史脉络上的地位以及他的特殊性,为什么有的人能享有很大的名誉,而有的人则被认为缺乏自己的个性?这些人在某一个时代美学中有什么特殊性以及是否可以进行比较,比如福楼拜和托尔斯泰的作品同样是现实主义的,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不要盲目相信重点,把知识像珍珠一样穿起来,打通史的脉络,那么即使出次重点,我们也可以在“史”的线索中去追寻,比如今年的《三都赋》,在学习过程中就要把赋在每个时代的发展状况,分支搞清楚。

3.我们会学一些文论家的评语,为什么这么评价这个作家?比如谈唐代诗歌为什么被称为“神来,气来,情来?”等,为什么严羽称宋诗是“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

荐读书目

大部分书目大家在别的经验贴中已经见过了,很详细完整,我这里列举一下我认为对梳理文学史脉络,对融通古今中外文学史有帮助的一些书目及论文。其中有些书目或论文我只是进行了跳读,有些进行了精读。大家看我的书单时不要焦虑,有的我可能是在复试期间看的,有的是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去查找的,这些都是在正常范围之内的,据说一个北大学姐看了2000本课外书,其实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古代文学史:

+努力+方法,而方法和努力更多是细节造就的,所以,在考研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也许是我终于学会了系统性的学习方法,而不是应试教育下的那种简单灌输学习法。所以祝各位都能学会如何去学习,如何去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