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点景设

中国人民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

一、择校和确定专业

本人本科就读于财经类院校,专业为审计学专业,因此报考人大经济学算是跨考。个人认为跨考并不可怕,关键取决于个人的决心与勇气,身边跨考的成功的案例也比比皆是,希望有跨考意向的同学,心无杂念,专心复习。本人选择经济学专业是由于之前接触过相关课程,非常喜欢经济学研究方法与思路,因此希望能够在研究生期间更加深入地学习相关内容。在4月确定人大的目标,一方面是因为人大是国内经济学研究的佼佼者,专业设置、师资水平都有目共睹,另一方面个人认为专业课是相对能拉分的科目,因此挑选了难度中上的802经济学综合(但是事实证明,大家在确定学校前最好了解近年的试题难度与考察风格,更加理性择校,否则后期会相对被动)。除此之外,择校以及后续报名时,最好了解一下初始占比以及往年的复试录取比例,近年“选择大于努力”的案例很多,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能一次上岸是最好的!

二、各科复习经验

政治:前期可有可无,后期强势加入

7月末- 9月中旬 :按照马原-近代史-毛概的顺序在精讲精练上勾画,以及完成每章1000题(建议在刷题本上进行)。

9月中旬-10月末:精讲精练回顾一遍,配合腿姐背诵手册,1000题二刷。并且将易错点在背诵手册上勾画。

10月末- 11月8号肖八到货,每天一套(电子版),连续刷两轮(八套全结束之后再从第一套开始)。在《背诵手册》上勾画。当意识到选择分不高的时候,开始每天划定一部分内容熟读。马哲部分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

11月24日左右开始勾画一些冲刺讲义并背诵。作为肖四的补充内容,很重要!

12月8号肖四发货,那就开始每天一套,做完再把肖八、肖四反复滚动。论述题也要开始着手,只背了研木易精缩,额外补充腿姐讲义。

复习经验:

大家如果想要系统一点学习政治(可能意味着其他科目压力小一些,比如有的专业专业课拉不开差距,而英语和政治是拉分科目),建议7月中旬左右可以开始政治强化课,千万不要信什么9,10月复习照样高分。

没有时间看完整的视频课不要紧,看了也不一定都能记住。可以在后期仔细看书。比如近代史、思修。

把握当年重点时政,论述题是逃不掉的,不要太担心反押题。比如今年的二十大,基本要全文背诵。

切勿“资料焦虑”,肖4肖8+辅助模拟题和某一个老师的冲刺讲义,基本够用。

政治是后期提分最快的科目,后期一定要多花时间背诵和整理笔记。

但同时,政治分差不大,如果后期专业课存在较大疏漏,建议重点抓选择题,论述把握基本的框架和话术即可。

马哲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政治背诵可能会在专业课(政经)中使用(2021、2022真题)

英语:前期高投入,后期得让路

单词:。严格按照记忆曲线进行背诵,第一、二轮建议全面掌握词汇,在会读的基础上拓展搭配、联想词汇。

语法:语法我基本没有看太多。可能很多同学说文章读不懂,长难句多。我是做阅读初期,对于一些长难句进行词性、从句的划分,确定基本优先级。当你练多了熟练度就会上升,甚至不用刻意划分。

阅读:前期,建议跟唐迟。7~9月初做了05~16年的真题,9月初到12月,前期基本每天都再回顾往年例题,总结技巧;后期可能每天做一篇,把时间给其他题型。考前两周,完整做17~21年真题。(有学长学姐建议05-11年的题可以先跟课,之后掌握了技巧之后可以自己对答案)

Tips: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当我们对于单词的熟练程度不高时,看文章会把大量的注意力用于翻译文章,甚至还会翻译错误,自然做的慢。但是当大家能够较为熟练掌握单词意思,理解关键句时,我们才能够把注意力放到理解文章逻辑,关键词(but,although),揣摩作者的情感上。存在一个阶梯性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长时间的量变,但可能在某一瞬间会实现质变。

新题型:主要是了解题型和考察方式。建议还是像阅读一样,多体会文章,反复做真题看解析,对于难的可以去听听课。我不建议只看首尾句,根据个别词去作答。

完形:9月中旬-12月,没有刻意听课,主要是做真题。近年难度下降,要把握。

翻译:10月-12月,没有刻意听课,主要做真题。仔细看解析,每句的得分要点会指出,按词性归纳总结。

作文:11月-11月中旬,小作文推荐b站up主“背英语牛津词典的娜拉”,会分类提供模板语句。当然,自己写了模板一定要背诵,要背的滚瓜烂熟哦~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搜集语料,主要借鉴张剑老师的作文书。里面的句子质量很高,可以选择较好的句子充实自己的模板。建议大家可以早点看,我认为作文主要看框架,词组会使用就行,不需要全文背诵。

复习经验:

单词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一定要扎扎实实坚持背单词。

前期英语学习比较累,可能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后期会成为数学和专业课或者政治背诵之间的润滑剂

保持好的心态,难免会遇到很难的文章,做错很多题。(因为年份之间难度起伏比较明显,比如2010,2021)坚信自己不会遇到这么难的题,仔细较对解析。果断放弃理解文意,运用技巧。不求全对,但求尽力多拿分。

不要放弃任何一个题型,难度在下降,或许会成为弥补阅读、作文的“救命稻草”

数学:我们永远可以相信它

2020年11月份-2021年5月:数学三大板块基础部分基本结束

高数:早期看完了武老师相关内容,配套基础讲义习题;同时还补充了张宇基础30讲,尤其包括多元微分、级数和微分方程。寒假期间做了660,相当惨烈,订正的很“工整”。(有很多结论性的解题思路,这可能在后期强化过程中才会学习到)

线代:寒假跟李永乐老师,做660,难度适中。

概率论:总体难度较低,回到学校之后比较老师的风格之后选择了余丙森,回忆基本知识,看基础篇,做660.

2021年5月-6月:走了一些弯路。

2021年7月-8月:《李范全书》完整看一遍,做一遍,高数多回顾一遍+武老师公众号题目;李永乐线代强化讲义+公众号基础题(建议在基础阶段就开始做);方浩概率论强化粗略看。非常推荐《李范全书》;方浩的课建议倍速听,有一些思路值得学习,做题做《李范》。

2021年9月-10月:做2020版真题汇编,按题型而不按套卷做+武老师公众号题目(推荐)+线代、概率论《全书》回顾,构建基本思路。

2021年11月-12月:各种模拟题进行全真模拟,看错题,考前两到三周,回归《全书》,再建思路。李正元相关的超越140分(5套),质量一般,但是每套卷总有几道好题;李林6套卷(必做,甚至比4套卷更好);余丙森5套卷(题目新颖,质量的方差比较大,可能有些打击);李林4套卷;22超越5张;共创看了一眼。并且将没有做的真题进行模拟。+每周抽半天回顾一周的内容。

复习经验:

 数学是必须要重视的科目,每天必须得花3-5个小时在数学上。

切忌通过看课自我感动,看课只是帮助理解,真正回归书本,自建框架才是重中之重。

不要盲目做题,杜绝“资料焦虑”。(教训:660,真题回顾不够;看竞赛书可能针对性不强;模拟题不在量多,切忌过度追求难度,有些题目确实很难,可以选择性放弃)

注重概念、计算,在保证前两个的基础上总结技巧。

不要攀比,不要攀比,不要攀比。(不要比进度,不要比谁做题做得多,做得快,网络上的信息也很多,不要被什么“奇偶年”整疯了,坚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结果一定不会差的)不要过多攀比,不要过多讨论。

重视草稿纸的利用,考试草稿纸比A4小。

802经济学综合专业课

必备参考书:

《西方经济学(宏、微观)》高鸿业

《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扩展》 尼克尔森

《宏观经济学》曼昆

《政治经济学教程》宋涛

《政治经济学》逄锦聚

考察内容与学习方法

微观、宏观、政治经济学,各50分,题型只有计算和简答论述。

经济学里的计算主要分布于微观,但是近年宏观和政治经济学计算难度加大。应该深挖书本中可能出现计算的地方,比如附录,计算题集等等。

那对于简答论述,这个复习起来难度会大一些。简答论述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1. 理论问题学习,包括书本中的基础理论,基本模型。要扎根书本,把80%的精力放在20%的重点上。比如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是比较庞大的,学习起来比较抽象,一头扎进去可能会爬不出来。建议大家抓准框架,逐渐填充,寻找模块之间的关系。

2. 应用模型分析的能力(重要!)

微观、宏观里的模型非常多,不同的变量进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模型。不同同学可能有不同的困惑:

①可能觉得看不懂、记不住。我认为这第一书看少了,要理解图背后的原因和逻辑推理。第二缺乏逻辑链条。

②那又有同学说,我会了理论,但我不会运用怎么办?那就要再思考一层,模型的形状为什么是这样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因素受什么影响?影响的传导机制是怎样的?等等。

建议大家一定要动手去写,光看光背效果不一定好。

3. 创新模型和图形分析能力(有难度)

近年,802有越来越多题目会在基本模型上进行创新,这是比较难的。那解题的思路就是数理-图形-文字。个人认为,答案被认可的程度是以数理分析为首,接下来图形分析,在都不会的时候那就用文字表达,能拿一点分是一点!当然这三个可能也会出现在同一题。

经济学的数理分析在目前不会太难的,求导、联立方程组、拉格朗日函数,最多就是微分方程。这个通过练习真题,可以掌握很多。

而图形分析应当重视,可能很多同学常常忘记画图,图像是最直观表达。

最后是文字表达,大家一定要多写。要做好3小时写十到十四面纸的准备。不管是政治、专业课,都要多写,在考前几个月开始练习真题,一定要全真模拟。相比于自己一个人盲目地学习,新祥旭一对一课程绝对是更好的选择。目标院校专业的高分学长学姐来授课,专业度高。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也极具针对性,可以让你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提升。考研文库有很多考研的干货,无论是学习视频、资料还是学习经验。《新祥旭辅导班专业课讲义》也是非常好用的一份资料,希望大家都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4. 现状分析(有难度)

这部分涉及的内容很多。经济学和政治很类似,属于社会科学,因此归宿点一定是在社会现象。不论是考经济学硕,或者金融专硕的同学,都要大致了解当前的经济状况,国内国外都要涉及。所以建议大家在冲刺阶段,多看主流观点,学校官网可能会推送一些名家观点。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三、复试情况

今年不同学院的复试线不同,经院和应经学院都达到390分左右,其他学院都划线375分。由于不同学院的复试录取比不尽相同,大家可以提前关注。尤其部分学院(社人、马院等)可能存在100%录取的情况,大家在9月选择学院时可以反其道而行,但是这也是一次小小的“博弈”,不过初试高分永远是王道!

复试和初试一样,不公布考试大纲。但按照往年的复试情况进行准备不会差太多。各个学院复试参考书和形式均不同,但是大多都以英语问题、专业课问题以及综合性为题为主。英语问题不会太难,网络上有整合好的问题集锦,考前按照这个进行准备即可。专业课问题和综合性问题相对难度较大,综合性问题是专业课问题的扩展,涉及很多时事热点、政策新闻,但都以经济学问题为主,可以了解一下近年相关领域的内容,重点关注一下人大相关学院老师的论文,也许会作为题目出现在初试或者复试中。

复试的形式新颖,但是考察难度并不会非常大,大家沉着应对,在准备复试期间多写多听,准备好相关语料,抓住模拟的机会,去训练自己的应变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只要准备充分,问题便不大。

四、最后想说的话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明知这条路无比艰辛,但考研是我们自己做出的选择,一路上,我们可以倒下,可以流泪,但请大家一定毅然决然地继续走下去,认认真真完成每天定下的任务。备考过程的路是黑的,让眼泪掺杂着汗水,带着这份与众不同的美,笑着继续向前吧!2023届考研人!


评论

热度(1)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