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点景设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项目策划与创意设计考研备考经验指导

1、关于择校和定专业

选择该院校该专业考研的原因及考虑到的因素。考中传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但高中学的理科,且在我的省市没有招生计划,虽然本科学的也是理工科,但一直在关注中传的考研,也在校内校外的实践经历中摸索适合自己的考研方向,最终结合自身的优势和跨考的难度选择了文化产业管理学院的专硕,即文化项目策划与创意设计。

该院校该专业考研报录情况介绍、考研难度分析。文策是中传考研方向里面相对适合跨考的专业,所以跨考生一直很多,是一个大热门专业,初试分数也很卷,虽然统招名额相对多,但报录比一般在20:1以上,所以要慎重选择。并且统招名额一直有波动,每年稳定的研究生需求在45名左右,但21年因为保研占据了20个左右的名额,22年保研了10个不到,所以留给统招的名额会有差距和波动,但总体来说难度相对较大。

2、初试经验。

(1)*考研英语、考研政治、考研专业课在每个复习节点上的一些复习方法及经验。

考研英语:专硕考的是英二,比英一要简单一些,适合英语基础没有特别好的同学跨考。我是大一下就过了6级,然后大二的英语结课后就没怎么学习英语了,但是有一些英语的底子。我是从四月份开始背单词,前期开始就用的小绿书(恋恋有词,比较简单),后面又用的小红书(红宝书,比较全面),最后两个月用的手机app记背,我觉得在不同的场景记忆单词对我来说更容易记忆一点(有科学研究表明不同的场景会刺激大脑有利于记忆)。关于刷题,我刷了英一、英二的10-21年的真题(从小绿书背完就可以开始了,大概在6月份),英二刷了两遍,时间不充分的同学只刷英二就够了。在10月开始准备大小作文和翻译。最后,建议大家多多模拟考试,特别是作文,练练字迹,练练行文,因为北京会压分,在客观题分数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主观题的分数就是决定因素,字迹真的会影像分数。

考研政治:我是从9月份开始准备政治的,一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9月份)先听徐涛的课,然后做肖1000,第二阶段(10月份)可以多刷两遍肖1000,然后是第三阶段(11-12月份)冲刺阶段的刷题,肖八肖四腿四等等名师押题都可以做一做,以客观题为主,真正背诵的主观题内容以腿姐或者徐涛冲刺手册,以及肖四主观题为主,也可以找一找腿姐的主观押题课。主观题只要背完腿姐和肖四基本没问题。具体答题的时候要审题,对材料进行概括,然后分点作答,尽量多写。

783主题写作:本门专业课没有具体的参考书目,但是在考纲中提出很具体的“问题意识”、“逻辑表达”等要求。具体的备考操作有三点建议。

1.在备考时可以围绕“文化”、“青年”等主题词进行论文检索和阅读,结合过去的考试题目,可以从小标题,行文框架、小段文字等角度进行练习,并且形成自己的文章框架,即如何概括、分析、解决一个问题。

2.更好的办法是购买机构收录的同学写的好文章,多多分析他们的写作思路和框架,进行学习和内化,因为和自己水平更近的参考案例学起来更容易上手。

3.比如分析的时候可以从历史背景、政治北京、经济背景分析;解决的时候可以站在共同体的大角度,从个体、机构、政府等多个主体去考虑问题的解决,多用辩证的方法看待。

学习时间轴:7-8月份阅读论文、好文章,积累好的论据和观点(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9-10月份:根据主题进行文章学习和问题框架和段落练习;11-12月份坚持输入,看一些好的论文或者好的媒体公众号文章,每2周进行一次长文输出。最后看一些机构押题,自己练练就行。

883人文社科:这是一门复习体量特别大的学科,因为有四本参考书,其中两本特别厚,对于理工跨考的同学来说知识会有一定的认知门槛,因为文科同学可能在之前有一定的接触,但理工同学可能相对来说是比较全新的知识,所以跨考之前一定要先看看这些内容自己能不能学进去,如果没有特别大的把握,建议理性择校。

具体的学习我是按先易后难,分数性价比的原则,从《哲学导论》、《媒介与社会》、《简明中国文学史》、《世界文明史》的顺序进行的。从具体的出题方式来看,选择(2-3分)、名词解释(5分)、论述题(15分)、分析题(30分)都有可能,且各门是分门出题,不会出融合题目,且每年各门的分数占比都有变化。在具体的应试学习上,以参考书为主,适当结合自己的延伸学习和思考(如果没有办法延展,那就要起码吃透参考书),形成自己的理解,如果能从同质化的答案脱颖而出,可能更容易取得高分。

《哲学导论》:薄薄的一本书在过去两年真题都占据了30分左右的分值,并且疏通了全本书的大体结构后,可以从两种不同的在世结构即“人-世界”和“主体-客体”的角度去学习并且积累例子,而张世英老师(作者)是偏好前者的在世结构(是偏唯心的观点),学习时要与政治的唯物主义进行区别,是一门在备考上性价比很高的科目。

《媒介与社会》:同样在过去两年真题都占据了30分左右的分值,且出的都是30分的分析题。仔细研究考试大纲,其明确提出“媒介社会学视野”的掌握要求,所以学习的时候要找到学科分析的两个工具,即“主观能动性-客观结构束缚”的相对关系和以“社会背景(政治、经济)”为中心,“媒介形式、内容”、“媒体产业”、“科技”、“读者/受众”为四大主要要素的媒介社会学分析框架来看待全书的行文结构和提出的问题。因为书本的内容较老,且讨论的内容多是美国的媒体环境(美国遵循的自由资本主义的媒介产业逻辑和我国的媒介产业逻辑有很大不同),所以在涉及到具体的问题上可以多思考、多检索我国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在学习/答题的时候可以进行一定的对比分析,并积累自己的案例库。

《简明中国文学史》:在过去两年占据40分左右的分值,学习这本书可以从不同朝代、不同文体的角度来梳理自己的框架,具体的记忆和背诵可以抓住那些重点(大标题小标题出现的内容)和关键词进行背诵记忆,不要囫囵吞枣全部背诵。同时近现代文学很多很杂但在这本书寥寥几笔带过,却在过去两年都有出题,所以近现代文学要特别注意学习。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找一些名家名篇出来阅读,加强理解和记忆,甚至收入自己的案例库。同时在复习的时候,可以扒取很多年前中传的真题,里面也有涉及到文学史和文明史的内容,其中反复考的内容就是重中之重,是高概率考题,不仅要看参考书,最好是能延展拓宽学习。

《世界文明史》:这本书同样占据了40分左右的分值,但是庞大的内容体量会让人抓不到重点。但是从古、近、现分开来看,近现代历史是重点,而在每一个具体时代又有不同的侧重点。更重要的是,本书的重点如其书名“文明史”,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历史书的地方即“文明史观”(自行百度搜索其含义)。从农业、工业两个不同文明阶段,从物质、精神、政治等角度去理解和把握书本内容,重点掌握文明发展过程重要的事件和演变过程,文明的不同特点,文明之间的冲突和融合等等内容。从考试内容来看,大分值的题一般不会太偏,但可能会有小分值的选择或者名词解释来进行难题的区分度设置。

学习时间轴:4-6月份:进行书本扫盲和第一轮学习,具体可以一本书一本书的学习,也可以两本交替学习,以理解内容和搭建大致的框架为主,知识来者不拒,把书读薄;7-8月:第二轮学习,主动的开始填充重要的内容和延展学习,把书读厚;9-11月:进行3轮背诵,可以挑选一些机构整理的问题来进行针对性的背诵;11-12月:背诵机构的押题,以及过去没有掌握的知识盲点,可以在背诵的时候,掐表练习写题的速度和拿到题后的构思能力。关于是否要报班,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建议如果是基础不好、自制力较差且跨考的同学,可以考虑报个新祥旭考研一对一辅导课程,会根据大家自身的情况和需求来制定授课计划,全程跟进学习进度,学起来会比较省时省力,效率会很明显的提高。

(2)在复习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如何解决的?

1.因为在大三大家都考研的时候在参加实习为材料评议备书,所以我是毕业后在家备考初试的,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自制和作息规律。首先建议备考的同学做一份总体的复习规划和每周week plan,以便进行自己学习进程的调整和复盘。第二点是以任务为导向,尽量完成自己的任务。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拥抱自己的作息不规律以及没有完成自己任务的情况,考研是一个长期战线和摸石头过河的阶段,不一定是完成得很好才考得上,而是坚持,只要能完成70、80%都是有机会的,只要是考试,就一定是有应试目标而不是比拼大家谁作息规律,谁学习多久,只要尽量完成最后的输出目标就好,同时也要注意休息和给自己娱乐或者锻炼的空间。

2.第二个难题就是背诵的内容十分多。因为专业课和公共课都要背诵,尤其是人文社科的四本书。首先第一点,可以买一个记忆曲线的本子进行周期记忆。第二点是,一定要注意输出,对着自己或者朋友家长说一说,背的时候一定是要有逻辑的去理解!说的时候去想这个逻辑是什么,不一定要说的一摸一样,背完后可以拿张纸自己试着写一些关键词,即时输出对记忆很有帮助!第三点是,重点内容重点记忆,不要进行地毯式的全方位背诵。

3、复试经验。

(1)中传的复试分为材料评议和面试。中传在改革后加入了材料评议,即在初试结束后通过国家线的人有资格提交材料(包括个人简介、考试动机、个人能力及作品集、奖项、科研设想等)来进行综合的阶段性评价,即对你大学四年的过程进行考核,其实是相对提高了中传的报考门槛,过去初试分高的人得天下在中传是行不太通的,除非你的分数有断层般的高如400以上,才具有相对的优势。

对于跨考生的我是从实习经验、科研经验、作品集及能力、科研设想四个部分来展开准备的。

实习:我找了3份与传媒强相关的实习,其中一份与文化产业强相关,这一段实习也在复试的时候被问到,所以看得出老师对于跨考生对专业的认识洞察和实习实践是有一定要求的;

科研:本科学的理工科,参与的大创也是理工科研相关,其实文科和理工科的科研方式有很大不同,所以我也找了一份教育机构发起的敦煌艺术桌面研究算是补上了这个短板;

作品集及能力:在本科参与了欧莱雅商赛,社会创新挑战赛都拿到了很高的名次,有在校内做过沉浸式展览的经历,正是这些经历既备书了我的能力,也让我更清楚认知到自我的兴趣和能力在哪里。同时一些基础的平面设计或者视频剪辑都要有具体的作品;

科研设想:是我找了学姐和老师,联系我自身对行业的洞察的话题展开的,然后在最后提交的一个月不停的改改改,最终拿到了一个相对高的材料评议分,有惊无险的进入面试环节。

因为疫情所以中传这两年都是线上面试(不知道之后会不会改),进入面试的人数大概在60人左右,最终要录取35人左右,其实筛选比例是很高的。并且进入面试后,最终的录取成绩是初试/5和面试各占50%,材料评议只是一个敲门砖,所以面试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因为面试的内容有很大材料评议里面的内容强相关,所以材料评议一定要好好写!

面试分为三个部分:个人简介及问答、专业抽题、英语问答。其中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占90%,英语占10%。

个人简介和问答:与材料评议相关度很高,所以一定要对自我的过去经历进行梳理,寻找到与文化产业的连接点在哪里。

专业抽题:抽一道题进行回答,内容以近2-3年的行业热点为主。因为跨考这个专业的人很多,所以其实有大部分人对这个专业的基础认识都不是很高,会有机构开复试课让学长进行地毯式的扫盲,最后会根据热点进行押题(其实押是能押到,但是可能没有展开讲解,所以需要同学自主搜索和学习)在具体的筹备中我建议先进行基础的专业知识扫盲,快速过一两遍,然后剩下的时间去找传媒以及文化产业的近两三年的热词进行归类和整理,针对具体的现象和问题进行输入和输出,形成自己的问题框架和答题模板,感觉中传老师喜欢对行业有批判意识和问题意识的学生。如果抽到完全不会的题,可以申请换一道题,如果抽到不太熟悉的题,可以发散思维,自己打个草稿多思考一会儿!(今年的面试允许一支笔和一张白纸)

英语问答:问题非常灵活,与材料和个人经历十分紧密,因为不是分数大头,所以只要能说就行,如果对自己有高要求,可以自己针对个人经历和材料给自己出题,在准备复试的时候每天练口语小半个小时就行。

4、给学弟学妹的建议、鼓励。

不希望给学弟学妹一些盲目的鸡血,人生有很多条道路和可能性,但如果真的想考中传的话就放手一搏,试一试吧!其实我在备考前 和备考中哪怕是初试后,材料评议前后,复试前后一直都很焦虑自己考不上,不太行,骂考研,骂内卷。但是自己喜欢,卷不卷也就不重要了。并且和人生长期的焦虑共处是一辈子的修行,更重要的是在具体的焦虑中去思考如何破局,如何向自己想要的东西更靠进一步,多找机会,找方法,多思考,多行动没准就可以呢,没准那个人就是你呢。

 

【经验贴为新祥旭考研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与抄袭】


评论